Loeva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慕林 第239节,慕林,Loeva,意大利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呢!如今这大冷的天气,你觉得马车厢能比船舱更暖和吗?长痛不如短痛,咱们再有一两天就到通州了,要歇也是到时候再歇,你何苦卡在半路上,把这苦日子往长里过呢?”
谢老太太的脸色顿时变了,似乎也想起了从京城“逃离”那段可怕的日子。
谢映慧早在外头听了半日,忍不住也走进来道:“老太太好糊涂!咱们到了通州之后,寻个住处歇下来,寻个好天气再进北平城,也不过是一天半天的事,不费什么功夫。以父亲在北平的官职,想要给您找个好宅子,让您吃好喝好都不过是一句话的事。天津有什么?咱们家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,您上哪儿找地方歇脚去?!不就是一两天的水路么?您这么长的路都熬过来了,何不把剩下最后这一段路也熬完了,从此舒舒服服地享清福,难道不比您歇过气来之后,又要再受长途跋涉之苦强?!
“古话说得好,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只怕您真要在天津城里停留下来,这个冬天就再也鼓不起勇气走进北平城了!您整天跟我们说,到了北平后要如何设宴待客,要如何与别家的老诰命们结交谈笑,难道都忘了不成?!北平人人都知道父亲的家眷即将到达,却忽然传出消息说老太太怕冷,到半道上就不肯走了,日后说笑起来,说不定要拿这事儿做个笑话,您老人家难道就不觉得脸上无光么?!”
谢老太太被说得一脸讪讪地,委委屈屈地道:“我这不是正跟你们商量么?不答应就算了,犯得着这么说我么?就依你们便是……”说罢还嘀咕,“早知如此,我还不如一个人在京城待着呢!横竖我只要不出门,有人侍候,吃喝不愁,日子不照样过得美滋滋的?哪里用得着受这样的罪……”
自打船队过了淮河,谢老太太天天都在念叨类似的话,谢映慧与谢慕林姐妹俩早就习惯了,并不放在心上。反正她已经不再坚持留下了,她们索性就吩咐自家丫头多烧几壶热水,多灌几个汤婆子,给谢老太太送来,让她老人家围坐在汤婆子堆里,感受着这不带火气的温暖,再把舱房里的几个窗户都拿油纸蒙上,只留一条门缝通风,再撑两天,想必不成问题。
出了谢老太太的舱房,谢映慧就忍不住长吁一口气了:“阿弥陀佛,老太太既然怕冷,想必到了北平后,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屋子里,不会折腾着要办什么宴席、会什么客了。就让我们安安生生在北平的新家里过一个冬天吧。等到明年开春,父亲公务繁忙,想必也没空听老太太唆使,咱们还能继续过几个月的清静日子。”
谢慕林忍不住笑了,撇了她一眼:“就算老太太不生事,大姐也不可能清清静静过几个月的。你忘了?你还要去见你的未来婆婆,还要给自己准备嫁妆,只怕忙碌的日子还在后头呢,哪里还能安生得了?”
谢映慧的脸顿时涨得通红,羞恼地掐了二妹一记,便跑回自个儿屋子去了。
谢映芬抬袖掩口与她擦肩而过,凑过来对谢慕林小声说:“姨娘又上岸去了。这回她没带银杏,只带了个不大机灵的粗使婆子。我得消息晚了些,没能派人跟上去。”
谢慕林心里还真有些佩服宛琴姨娘了。这样的天气她也能冒着严寒出行,这不是一句“到了新鲜地方好奇去闲逛两圈”能解释过去的。只怕在家里,对她的行为觉得古怪的人越来越多了。她到底想不想联系上曹家的情报人员呢?若想,那每次都在可疑的店铺里徘徊半日,却拒绝与可疑人员进一步接触是什么意思?若不想,她又何必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,仍旧继续往码头上跑?
谢慕林摇了摇头,安抚谢映芬道:“放心,会有人盯着她的,若她真有异动,绝对瞒不过我们,你就放心吧。”她替小妹理了理头发,柔声说,“等到了北平,我就把事情通通告诉爹爹。你放心,不管宛琴姨娘都做了些什么,你和四弟依然是我们谢家的好孩子,爹爹不会迁怒到你们身上的。”
通州
风雪一如预期地来临了。
天津与北平城之间的距离明明并不远,可在这一拨风雪中,船队的行进却格外艰难。不单单是因为天气寒冷,风大迷人眼,让船工们吃足了苦头,那自北方刮来的强风也使得船只不得不逆风勉力前进。这一路上,由燕王府的船队下令,各家船只中途不知临时靠了几次岸,在野外寻地方避过大风的阻力。本来在天气晴好时,一天就可以走完的水路,愣是拖延了两日,期间还不得不在远离城池,附近只有一处村镇和简陋小码头的地方过了夜,连补给都没处找去。
还好,大家离开天津时,已经由燕王府的人提醒过,补给了充足的食水。又因为之前有过雨天滞留港口的经验,大家都备足了物资,因此这一晚还是安然度过了。等到第二天午后,船队驶进通州河道的时候,谢慕林身在船舱里,都能听到周围其他船只上的人们传来欢欣喜悦的呼喊声。
事实上,谢家雇的船工们,也都在欢喜不已。他们原本就跟谢家约定好,到达通州后,把人和行李放下就结束雇佣了。此刻他们已到达了通州,意味着他们可以收足尾款,上岸找自家船行在此地的驻点休整,等风雪停了之后,便载新一拨客人或货物返回江南了。眼看着冬天已然来临,他们当然更乐意摆脱苦寒的北方,回到温暖许多的南方去。
船依次驶入通州码头,自有燕王府与官府的人早早收到消息,在码头一带安排好了临时泊位,既能把船队安排周到,又不会影响码头本身的日常运营。
谢慕林头一次见到这古代的通州码头,只觉得繁华发达的程度,不亚于京城、扬州、沧州这样的大港。作为一个北方码头,这真是令人不由得感到惊讶,尤其是如今的北平,并非历史上的北京。既然不是一国之都,燕王又是怎么把自己的封地首府治理得如此繁荣的呢?
这样有能力的大佬,居然只能做一方诸侯,还是出了名带兵杀敌的那种,治世才能为世人所忽略,真是太可惜了!
谢慕林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这件事。自家船队的船只都停稳之后,大家就可以准备下船了。
谢慕林穿得厚厚实实的,穿了羊皮里的连帽斗篷之后,还多戴了一顶厚纱帷帽,虽然挡风作用几近于无,但总比没有强,还能让她不必麻烦地打着伞或让丫头遮掩,就能直接走下船去,在她看来还是挺省事方便的。
她揣了一只小手炉,一个一个去检查同船的家人们,从嘴里絮叨不停的谢老太太,到年纪最小身体又偏弱的谢映芬,全都检查过了。除了因为在天津感染了风寒的宛琴姨娘需要蒙着厚棉被,被婆子们用担架抬下船去以外,所有人都穿戴妥当,丫头婆子们也不例外,随时都可以顶风下船。
谢慕林便又让香桃带着人去检查船上的行李,确保没有任何物品遗漏,该熄的火也要熄了,自己则另带了两个婆子下船,转到二房的船上,去看宋氏等人准备得如何了。
宋氏毕竟是北平人士,虽然离乡多年,童年时的记忆还在,比谢慕林都要熟练些。她早就盯着女儿和外孙、外孙女们穿戴妥当,还劝他们先吃些热食垫垫肚子,下船时需得寻了丝帕蒙住口鼻,也禁止在风地里开口说话,不然很容易生病的。
宋氏见谢慕林过来,便道:“这里有我呢,不必你操心。一会儿你姑姑还要往你兄弟们的船上去,也不必你去提醒他们了。你先让管事的到码头上问问,看你父母是否派了人到码头上来接应咱们。若是有,咱们下了船就能直接上车,不必在风地里站着傻等,更不必另找地方避风。对了,一会儿我还得叫你哥哥们到燕王府的船上道谢。只不知燕王府的人到了通州之后会怎么走?若是方便,我们最好继续与王府的人同行,路上也有个照应。”
这话是正理。谢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